中國科學院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副研究員王興余做了題為“生物技術在難降解廢水和污泥處理中的應用和前景”的報告。以下為王興義實地報告摘要。
技術應用
1.氰化廢水(鹽度0.6%)
對于天津8.12劇毒含氰廢水,根據細菌濃度為1010個細胞/毫升,將活性菌劑罐發酵24小時后放入污水處理場。低濃度氰化物廢水處理20小時,氰化效率達到93%。處理48小時后,CN降解率為98%。
2.顏料廢水(1%鹽度)
生物曝氣池采用生物化學為基礎并輔以物理和化學工藝的組合,裝載有高負載能力的細菌功能組。廢水的COD降解率為95.22%,3-4天后出水顏色明顯降低。
廢水處理前后 陶瓷規整填料
3.超高COD化學廢水(5%鹽度)
通過理化參數檢測,有機物組成分析和微生物組成分析方法,綜合分析了超高COD化學廢水處理過程,揭示了當前過程的不足,為過程優化提供了基礎數據和指導。改進的處理裝置采用預處理
- 生物接觸氧化技術處理高鹽度堿性化工廢水(鹽度5%,COD 117512mg / L),廢水最終COD為5000mg / L。
改進實驗室中試連續反應器
4.其他應用
該技術可處理數十種高含量,高毒性,重污染的廢水,包括含鹽廢水,印染廢水和化工廢水,并為天津,河北,河南等一批工業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山東和浙江。
IV。耐火廢水處理的前景
未來,難以降解的工業廢水處理應著重解決以下問題,以取得更好的發展和進步。
1.增加細菌劑量和成本控制
2.高鹽廢水和污泥懸浮液,細菌絮凝性能好
3.高鹽抑制活性和營養調節
4.污泥再循環和污泥性能維護,保存
5.上游和下游工藝整合/活性污泥活性補充和壓力緩沖
6.連續流動添加劑的研發和應用
7.回收工業廢水中的物質
生物技術在難降解污水和污泥處理中的應用與展望
首先,工業廢水處理市場前景廣闊
目前,中國造紙,化學,紡織,鋼鐵等工業廢水排放量較大,其中工業廢水是主要排放源。 2015年,中國工業廢水排放量占全國廢水排放總量的32.4%。同時,許多工業廢水處理設施運行不正常,無證,被盜,超標排放非常嚴重。 2012年,陶氏發布了“中國對水資源的渴望”報告,指出中國工業水資源的再利用率僅為25%。因此,大排放,低合規率和低回收率都是中國工業廢水排放面臨的嚴重問題。
工業廢水成分復雜,以重金屬,油類和有毒物質為主要因素。它對環境和人體有害。單一處理技術難以有效解決,工業廢水處理技術迫切需要突破。
據統計,2014 - 2015年中國工業廢水處理市場規模為1697億元,但目前中國工業污染治理設施社會化經營比例僅為5%左右。因此,工業廢水處理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二是物化預處理+微生物強化處理工藝
現有的耐火工業廢水處理技術包括化學法,物理法等,耐沖擊性差,生化效率低,耗時長,二次污染嚴重,殘渣嚴重,轉化升級空間小。重點研究了上述現有處理技術的不足,開發了工業廢水理化預處理+微生物強化處理技術路線。技術指標:在1T和1000T微生物測試中,鹽度范圍為0-18%,COD去除率。率> 90%,顏色去除> 99%,鹽度去除50%。同時,將減少70%的基礎設施投資,減少40%以上的運營和維護。
物理化學預處理+微生物增強處理工藝包括以下核心技術:
1.微生物多樣性和細菌庫建設
該過程通過篩選鑒定,菌株保存,信息更新,菌株搜索和菌株應用程序建立了微生物多樣性和菌株文庫。下表顯示了當前可用菌株的類型和數量。
2.功能細菌群體建設和社區分析
該過程主要分析功能菌群的結構和功能。用于分析結構的方法包括高通量測序,社區基因芯片,克隆,DGGE等。用于分析功能的方法包括宏基因組測序,功能基因陣列,HPLC,NMR等。
3.篩選嗜鹽細菌并處理高鹽堿性污染
嗜鹽細菌的篩選和高堿性和堿性污染的處理是開發用于突破生長緩慢并且降解能力差的嗜鹽細菌生長的技術。該技術可實現快速生化反應和快速成膜。
4.高COD工業廢水預處理技術
工業廢水鹽度高,有機成分復雜,生化處理困難?;诖?,已經研究和開發了各種預處理技術以解決上述問題,包括電滲析裝置,電滲析填料,選擇性離子膜,活性菌落生物膜等。
5.生物制劑和微生態營養制劑
微生態營養制劑是一種發酵培養的微生物接種物,一部分發酵產物經過水解后與不同的營養物質混合,作為添加劑用于加強污水的生化處理。其成分包括孢子形成細菌(主要成分),發酵代謝物,蛋白質,生物酶,益生菌(促進生產),氮,磷和其他微量元素(輔助成分)。微生態營養制劑可以增加細胞代謝強度,促進增殖,增加有毒污染物的氧化分解能力,提高系統的抗沖擊性和穩定性。無需重大硬件投資來改善系統的水質。
上述五項技術的應用,使得物理化學預處理+微生物強化處理工藝與傳統處理技術相比,在運行成本,處理效率,管理難度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并比較了各自的優缺點在下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