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篩的最高活化多長時間,多高溫度適宜?
(1) 水洗。(用許多水——放熱反應)
(2) 烘干。
(3) 馬福爐中于150℃左右預熱1 ~1.5h,然后升溫至350度處理3~5小時,550度處理3小時。
(4) 間斷加熱,天然冷卻至100~200℃即從爐中取出,置于單調器中(單調器應預熱一下,以防炸裂),活化后的分子篩應立即運用。 分子篩的最高活化多久時間,多高溫度適宜?
1、石化煉制進程中,ZSM-5的再生溫度能夠到700-800度,因此加熱到500度應該沒有問題。
2、5A分子篩的常壓活化溫度為450,3個小時;真空活化溫度為350,3個小時.活化時刻短了,分子篩內吸附的雜質不能得到充沛的分別,影響運用作用;
活化時刻太長也沒有必要,浪費動力!
分子篩的活化時由淺淺的紅白色變成了朱赤色,這是怎么回事?
1、氧化、酸化、變性、表面腐蝕都會有此作用。而且就我從工業生產中的分子篩活化所知,細微粉紅現象也是常見的,許多時分見于鐵質罐體,浸水后所形成的,物理上說明就是鐵銹染的。這是離子交換所形成的。
2、其實開端的跟這個里面的一些顆粒顏色也差不多的,就是有一點點很淺的赤色,但是活化幾回就很紅了,而且不是堆集的,是最近這次就變了,很是無解啊,樓 上說鐵離子之類的原因,但是我整個進程都不接觸金屬離子的(或許也有接觸,但理論上所用的試劑,水都是沒有金屬離子的,所以有,量也會很低很低),而且如 果是氧化什么的,應該是一個累積緩慢改動的進程吧,難道這次是累積改動后,一次表征改動的?不過如同變色之后,分子篩單調才干仍是有,但是不知道是否比平 常那樣的活化削弱了?在這也再像請教各位教師,沸石分子篩的作用機理是物理構象作用,仍是化學分子構象作用呢?